用科技蓋「冷窖」天然冰箱 北科大替石磊部落打造「不斷鏈」農業

北科大從2018年開始推動「原住民部落安居構築與綠色樂業推動計劃」USR活動。
北科大從2018年開始推動「原住民部落安居構築與綠色樂業推動計劃」USR活動。
團隊舉辦雲霧市集,協助推展當地農產品的銷售。
團隊舉辦雲霧市集,協助推展當地農產品的銷售。
學生幫忙當地居民改造攤位。
學生幫忙當地居民改造攤位。
攤商改造完工成品。
攤商改造完工成品。

轉載自CSR@天下2020.08.21

新竹尖石鄉的石磊部落,以自然農法種出健康蔬菜,卻不易賣出去。台北科技大學USR團隊上山,利用科技優化泰雅族傳統的天然冰箱「冷窖」,還協助推展市集、團購通路,要讓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不斷鏈」。

標高1450公尺的宇老觀景台,是前往新竹尖石的知名景點。8月盛暑,北科大同學與附近石磊部落的年輕人,正動手興建一座半開放式亭子,要為在地農民打造可以遮風擋雨的「直賣所」。

「以後部落就能固定在這裡賣蔬果,」帶領這群學生的北科大設計學院院長暨建築系教授黃志弘說。

這是北科大從2018年開始推動的「原住民部落安居構築與綠色樂業推動計劃」USR活動之一。他們與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合作,一方面替這個泰雅族部落改善硬體環境,除了直賣所外,還提供設計圖協助改建聖地禱告山的靈修空間。另方面,也幫忙設計「石磊友善蔬菜」的品牌,成立臉書粉絲團,拍攝小農影片做行銷,要讓部落「安居」也能「樂業」。

「他們自己用黃柏、紅豆杉等天然材料調成的營養液來推動自然農法,我們的願景是將石磊打造成南島語系的香格里拉,」黃志弘說。

先樂業才能安居

地處天龍國的北科大,怎會跟新竹偏鄉原民部落有關係?

北科大其實是台灣原住民建築的研究重鎮。創校於日治時代1912年的北科大,前校長是熱愛登山的建築家千千岩助太郎,紀錄了全台原住民傳統建築。後來家族將他留下的珍貴手稿與舊照片,全捐給北科大,在黃志弘整理下成為《台灣高砂族住家調查測繪手稿全集》。

「幾年前他兒子來北科大校園緬懷父親,我以為他需要幫助,就上前問他,沒想到竟然發現他父親是前校長,也因為這樣促成了後來的合作,」一場意外邂逅種下了奇妙的因緣。

有了這個文獻,黃志弘開始協助原民復原傳統祖屋,剛好中原商業設計系副教授黃儀婷熟識石磊部落,雙方便合作推動USR專案,選定石磊為實踐場域。一開始黃志弘提出部落屋舍的改建藍圖,以現代化又能與自然融合的設計,讓部落很感興趣。然而,翻修房屋需要至少3、4百萬,農民無法負擔,才讓他們理解,在「安居」之前要先「樂業」。

「部落青年去城市工作,賺了錢回鄉作農,卻難賣出去,虧光後再回都市打工,沒有銷路都是鎩羽而歸,」黃志弘說。

不斷鏈的「冷鏈」

他們發揮建築專業,先替宇老觀景台附近的攤商改造攤位,還替部落打造現代化冷窖。原來以前部落會挖一個坑導入冷冽山泉水,上面用架子放農產品,像是天然冰箱一樣。他們請北科大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系與土木工程系協助用科技來改良,用水泥砌冷窖外,還放了感應器偵測溫度。他們協調廠商以低價出租中古冷凍車,打造完整的「冷鏈」,讓農產品從生產到販售都能保鮮不斷鏈。

硬體好做,但拓展通路可就難。一方面小農產量小,很難進入大型通路,要籌組合作社也不容易。目前,他們先從在宇老、北科大與中原校園辦市集開始,也協助推展團購到教育部、中研院、工研院等機構,希望能建立部落跟都會的經銷鏈。

「我們還想幫忙找到蔬食餐廳的通路,建立有一定經濟規模的銷售客群,以後就得由部落自己經營,」黃志弘說。

最困難的是跟部落的磨合

他們花了7、8個月時間,老師帶著學生做田野調查,建立關係也了解需求,簡單的工程從設計到施工,都是由學生親自動手,才逐漸取得部落信任。

「在這過程中,同學第一次碰到業主,我稱之為專業跟實務最美麗的邂逅。阿公阿嬤像養孫子一樣,一天給4餐,學生也理解他的專業是可以幫助別人,這是利他服務的專業學習,」黃志弘給USR下了最好的註解。

https://csr.cw.com.tw/article/41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