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大攜手鄭崇祿基金會拼組戰前臺灣關貿地圖

書信特展上將展出鄭崇祿先生於1927~1938年藥材貿易往來的商業書信。
書信特展上將展出鄭崇祿先生於1927~1938年藥材貿易往來的商業書信。

轉載自新浪新聞2021.11.12

以教育為宗旨,戮力協助偏鄉孩童教育的「鄭崇祿教育基金會」,係由日治時期大稻埕善商鄭崇祿的後人鄭瑞模及鄭陳秀滿夫妻所成立,希冀藉由基金會的設立傳承「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與行動力。

鄭崇祿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周瑁文表示,基金會自成立以來,即以實際行動幫助全臺各地多所偏鄉學校。日前在家族成員任教於美國辛辛那堤大學的鄭善模教授之引薦下,基金會與臺北科技大學攜手共同舉辦「大稻埕關貿網絡—善元泰崇記商業書信特展」,自11月19日起至26日止,於北科大人文實驗室展出。

該展係自中央研究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長崎泰益號文書,擇取鄭崇祿先生於1927~1938年藥材貿易往來的商業書信,透過北科大文發系與創新設計與知識管理研發中心跨域深耕共讀,重現鄭崇祿先生商業網絡面貌之同時,亦拼組二戰前臺灣關貿地圖。

策展人北科大文發系張怡敏老師表示,藉由「承啟經緯」、「貿易輻輳」、「申貨起航」、「通關長崎」、「轉合到埕」等五大展題,為1920年代來自浙江鄞縣的鄭崇祿家族,定位其來台承先啟後的時間經緯,與其在環中國海地區通關貿易輻輳之時空座標,梳理日治時期臺灣在差別關稅制度下,其藥材貨源來自上海,經船運遠渡長崎通關完稅,轉運基隆港送達大稻埕之關貿路徑,勾勒出時代變遷下大稻埕商號與基隆、長崎、門司、上海、香港等地人流與物流網絡,呈現大稻埕街區發展之歷史圖像,傳遞關貿文化永續經營之視角。

參與共讀的北科大文發所碩士生蘇姵勻說,凡事起頭難,一開始對這批書信感到陌生,特別是其中的毛筆手寫字體相當難以辨識,不過在經老師們的引導,透過年代日期的交叉比對,以及文脈釐清的琢磨與探索,不僅對於信件內容的掌握逐漸豁然明朗,同時也體會到個案研究在實證研究上所發揮的見微知著之效。

https://news.sina.com.tw/article/20211112/40547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