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大籌辦2023電力工程研討會 周至如教授榮獲學界傑出貢獻獎




轉載自經濟日報、工商時報2023.12.01
目前正在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首次檢核《巴黎協定》8年來200國的氣候行動成果。面對極端氣候,各國尋求電力穩定與減碳需求的解方刻不容緩,為強化電力系統穩定性,國際間包括美、日、歐等先進國家積極導入創新科技,使電力產業已成為新興的高科技產業。
今(1)日一連兩天由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中華民國電力電子協會、國科會電力學門,臺北科技大學電機系共同舉辦「第44屆電力工程研討會、第20屆電力電子研討會、2023國科會電力學門成果發表會」,以「電力供需挑戰與創新」為主軸,邀請產官學研共商促成電力永續的議題,並特別邀請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經濟部次長暨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亞力電機總裁楊振通、台達電技術長蔡文蔭、香港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謝智剛、臺北科技大學副校長楊士萱、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盧展南等重量級產官學研與會。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致詞指出,此次研討會有三大重要策略方向,非常契合全球潮流趨勢。第一是供需整合資源規劃。現今極端氣候已經常態化,氣候變遷帶來的威脅更明確,這是跨世代、跨國界的最大挑戰,人類的未來將決定在現在。正在舉行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8),討論主題就是淘汰化石燃料,邁向多元綠電。政府及台電這幾年在電力交易市場及韌性做了很多努力,確保產業供電穩定,可以說沒有台電就沒有護國神山半導體產業。臺灣未來的挑戰在於2050淨零轉型,因此,能源必須朝向多元與智慧化方向邁進,需要投入更多資源、人力、技術。第二個議題是獨立的電力監管機制,在電力法修正後,台電做了很多努力,這點要給予肯定。若有更好的第三方監管機制,建立明確遊戲規則供業者遵循,將更有效率。
北科大副校長楊士萱指出,睽違11年,北科大很榮幸再度籌辦國內電力工程領域的年度盛會,承蒙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中華民國電力電子協會、國科會工程處電力學門、台電公司、工研院及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夥伴信賴,感謝電機系所有參與籌備的師生同仁,以及眾多廠商熱心贊助及參與展示。
三合一盛會緣自北科大電機系講座教授賴炎生在擔任科技部電力學門召集人與電力電子協會理事長時的倡議,以利擴大產官學研專家交流,透過論文發表、特邀演講、產業論壇等,相信將啟發更多創意與新技術的發展,為台灣厚積更強大的產業競爭優勢。
經濟部次長暨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表示,隨著新能源及新科技導入,電力產業已非傳統電業公司專屬,企業乃至於家戶都能是電力產銷者。其中,Energy Hub匯集電力與其他形式的能源載體,同時結合高科技調控技術整合發電、輸配電與用戶端行為,達成最佳的能源轉換與分配。
台灣身為資通訊大國,發展Energy Hub更有利於將電力轉型為高科技產業,帶動無窮商機。行政院近年已發布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方案,台電也已開啟十年期「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確保供電穩定,進而讓電力產業成為高科技產業中的翹楚。
工研院院長暨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表示,面對減碳趨勢,電力業必須打破以往仰賴電業機構為主的供電方式,需以整合資源思維,同時規劃供給與需求端之需求,善用分散能源及虛擬電廠。更希望透過「草根運動」的精神,引導策略方向,由民眾自發性建立正確用電觀念與行為,才能達到全民共識與投入,並在轉型路上,積極培養電力產業跨領域「T型人才」。
為此,工研院設立「電網學校」,並攜手產學研成立「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嘉勉優秀學子、而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也設立「劉書勝紀念獎」表揚傑出在職青年。期盼透過兩個獎項,鼓勵更多優秀人才在電力領域發光發熱。
會中,由經濟部政務次長暨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代表,頒發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2023年「學界傑出貢獻獎」予北科大電機系教授周至如,表彰其於電力工程教育上的卓越貢獻。
周至如自1987年任教迄今三十六年多,長年投身於電力事故相關研究,對於電力事故的分析診斷、防治對策、風險評估及設備檢驗維護技術等均有獨到專長,亦參與去年303大停電事故的調查、診斷與改善,深諳現場設備相關問題及對策,涵蓋發電廠、輸配電設備及用戶設備之檢驗維護及事故診斷與防治、科學園區廠家之電力輔導等,對產業供電安全與國家電力的發展卓有貢獻。同時培育電力人才無數,尤其服務於台電公司的學生投入研發、規劃設計、運轉、維護與保護協調等工作,努力守護著台灣電力系統的供電安全與穩定。
此外,北科大電機系講座教授賴炎生指導學生廖佑軒,以及北科大電機系副教授林子喬、北教大教授俞齊山、義守大學教授楊俊哲合作指導北科大學生呂韋霆、余修成、石宇蕎等人,二組團隊雙雙榮獲本屆電力工程研討會暨電力電子研討會優秀論文獎。
同場亦由北科大電機系講座教授賴炎生代表,頒授112年大專院校電力應用實作論文觀摩競賽獎予七組晉級決賽的參賽隊伍,包括北科大電機系副教授林子喬指導學生許永明、周聖喆、江瑞仁榮獲佳作。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7611756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31201701535-431204